世界骨质疏松日宣传活动在成都举行
[发布日期:2014-11-19来源:四川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浏览次数:5646]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正值“世界骨质疏松日”到来之际,10月19日9:00时由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主办,辉瑞健康药物部协办的“骨动中国,关爱骨健康中国行”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在成都市新华公园举行了。
中国疾控中心致力于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是专门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国家级慢性病和伤害预防控制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致力于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本次联合主办活动旨在推进中国骨质疏松防治宣传教育工作以及骨健康知识在民众中的普及,也是继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骨动中国”全国骨质疏松防治与推广项目的媒体启动会后,面向全社会发出的倡导。
骨质疏松是重要的慢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也是导致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于2013发布报告称,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已成为世界上骨质疏松患者最多的国家。但骨质疏松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是可防可治的。首先我们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比如,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减少盐分的摄入,适量运动且适量增加日光照射;其次中老年人应该高度关注自身骨密度变化情况,应当尽早和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第三是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
近年来,由骨质疏松症造成的对大众健康的危害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已经引起了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学界的高度关注。2011年6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面向大众普及相关防治知识,《要点》指出,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同时“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骨质疏松防治工作中仍存在医学专业教育、诊断能力、科普教育、培训资金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自2014年起,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拟用三年开展“骨动中国——中国骨质疏松防治推广”项目,旨在推动中国骨质疏松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和防治体系能力建设,提高骨质疏松症认知度和防控能力,从而推动中国骨质疏松防治工作的发展。本项目项目计划在全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摸清我国居民骨质疏松症及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和特点,同时编制骨质疏松防控指南,开发骨质疏松防控的适宜技术,促进与媒体合作,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本次在成都与四川省疾控中心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宣传活,表明了我省以及省疾控中心对防治骨质疏松的信心和决心。
在宣传活动现场,市民们不但可以向知名专家直接咨询骨健康和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的知识,还可以进行免费骨密度检测。
此次活动还得到了成都市成华区疾控中心和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人员和群众大力支持和参与,群众参加此次活动,通过现场骨测和专家的讲解,使得自己对骨质疏松的成因、危害以及如何预防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自己晚年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但自己会更关注骨质疏松,还会带动家人一起了解,一起检测,一起预防。